市面上常見的入門款式手沖濾杯有兩種形狀,分別為錐形和梯形,一般而言錐形的濾杯由於傾斜角度較大,支撐濾紙的骨架也能深入底部,這能讓水的流速較快,做出來的咖啡酸味跟果香較明顯,body較淡,醇厚度比較弱,不會有苦味。
相較之下,梯形的濾杯流速比較慢,但由於有接近浸泡的效果,萃取出的口感比較均勻,body比較醇厚,比較能做出回甘的口感。
錐形濾杯的出水孔通常是杯底中央的大孔,使用上要注意水流的穩定度,水粉比也不適合太高(大於1:16就算是很高了),否則過快的流速容易造成萃取不足,味道太淡,或有雜味和如茶的澀味。
梯形濾杯由於流速相對較慢,為了防止積水而過度萃取,而讓酸苦味太重,底下通常會有比較多個出水孔。
綜上所述,淺焙花香調的咖啡適合用錐形濾杯來做,而中深烘焙的手沖咖啡若用梯形濾杯,則較容易保存醇厚的韻味。當然以上的分析都是以普遍、穩定的手沖手法做比較,實際效果還是要以自己所偏好的沖煮手法為準。
現在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改良版本的不同形狀的濾杯,兼有錐形和梯形的優點。另外可以自動調節出水和浸泡節奏的聰明濾杯也浮上檯面,新手學手沖的工具可說是百家爭鳴,也更不容易失敗了。
濾杯的材質
許多大廠的名牌濾杯都有多種材質可供選購,然而價格以及美觀程度並不保證沖煮的效果。
以市佔率相當高的入門錐形濾杯”Hario V60”為例,就有陶瓷、金屬、玻璃、樹酯等材質的選擇。
雖然同款濾杯的形狀和結構「理論上」是一樣的,但是陶瓷濾杯燒製製程中使用的釉料會包覆住肋骨,而使得它的流速比其他種材質更慢,較容易積水。
而金屬材質的濾杯導熱較快,在使用時可以嘗試較高的水溫以及預熱下壺,以免在沖煮過程中水溫下降,使咖啡變淡。
塑膠材質的濾杯除了外觀的質感略遜之外,流速其實是各種材質之冠,如果搭配好的淺焙豆和穩定的控水,容易沖出純淨、香氣穩定的咖啡,缺點就是犧牲掉尾韻。
結語
濾杯的選項五花八門,目的都是均勻的過濾出咖啡液,除非口味比較特殊,例如有非得浸泡咖啡粉做出苦味的需求,否則選購的大方向就是不要積水,流速不要太慢即可,在試用時可以嘗試較細的刻度,看看多細的刻度下會開始積水或是沖出澀味。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