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 瓜地馬拉 (一)

2022-08-01

咖啡一般種植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又稱之為“咖啡帶”,而咖啡帶內,又可以大致分為美洲、非洲以及亞洲太平洋三個大區域。

非洲咖啡果酸明顯、亞洲咖啡草本香料為主,而美洲咖啡則更多是平衡感佳,堅果以及可可更為突出。

其中美洲擁有眾多的咖啡產國,包括大產能的哥倫比亞和巴西,因瑰夏咖啡聞名的巴拿馬,蜜處理著稱的哥斯達黎加等,美洲各個咖啡產國各有特色,百家爭鳴。當然,談及美洲咖啡,瓜地馬拉也是繞不開的產國。

瓜地馬拉基本情況

瓜地馬拉風景迷人,素有“常春之地”、“常春王國”的美名,據說在印第安語裡,“瓜地馬拉”這個詞的意思是“森林茂密的土地”。瓜地馬拉雖然美麗,但天災人禍並不少,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以及地震都時有發生。

而說起瓜地馬拉,我們也常常可以聯想到其歷史悠久的瑪雅文明,可惜的是十六世紀瓜地馬拉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大量的瑪雅文化被摧毀。1821年中美洲宣布脫離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並成立了中美洲聯盟臨時政府。1838年,瓜地馬拉從該聯盟中獨立出來。

雖說是獨立了,但依舊動盪不安,受長期內戰影響,瓜地馬拉工業基礎薄弱,經濟長期停滯,所以瓜地馬拉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全國一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巴西的咖啡熱也讓包括瓜地馬拉在內的一眾中美洲國家開始以咖啡作為經濟作物。咖啡與香蕉、棉花、糖等為該國的主要出口農作物。

19世紀40年代,瓜地馬拉出口主要本依靠胭脂蟲——一種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染色蟲,曬乾後成明亮紅色,在當時歐洲市場具有非常大的市場。但但是掌權者擔心過度依賴出口,故想發展多元化農業,實現自給自足,除了咖啡之外,還鼓勵種植蔗糖和棉花。顯然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1856年歐洲人發明了複合苯胺燃料,胭脂蟲被淘汰不再走俏。

瓜地馬拉要想大力發展咖啡,離不開天時與地利。瓜地馬拉北邊是墨西哥,東北是伯利茲,東南則與洪都拉斯以及薩爾瓦多接壤,整個國家國土面積不大,但卻有多處種植著咖啡。

瓜地馬拉從整體而言地處熱帶,境內多火山,北部及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山地屬亞熱帶氣候,一年分乾濕兩季,5到10月為濕季,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東北部年降水量2,000到3,000毫米,南部為500到1,000毫米。

這裡不得不提瓜地馬拉咖啡協會,瓜地馬拉咖啡協會翻譯自Asociación Nacional del Café,簡稱為Anacafé,所以也有人譯作安娜咖啡協會,該協會成立於1960,代表瓜地馬拉的所有咖啡生產者。

瓜地馬拉咖啡協會由國際咖啡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的先驅成立,延續1928年瓜地馬拉中央政府成立之中央咖啡處(La Oficina Central del Café)的咖啡產量集中統計工作。

瓜地馬拉咖啡協會將瓜地馬拉種植咖啡的地方劃分為八大產區,其中包括安提瓜、薇薇特南果、科班、阿提特蘭湖、法拉罕高原、聖馬可火山、阿卡特南果以及新東方,其中五個為典型的火山地質產區。

剛剛提到瓜地馬拉地理面貌得天獨厚,包山包海,坐擁熱帶雨林、火山地質、高原縱谷以及多變多元的微型氣候,所以韓懷宗先生在其《世界咖啡學》中寫瓜地馬拉的時候,採用“高地火山雨林之味”作為瓜地馬拉篇章的副標題。

瓜地馬拉咖啡產區

安提瓜

Antigua

安提瓜作為瓜地馬拉最著名的其中一個產區,海拔介於1500到1700米,豐富的火山土壤、低濕度、充足的陽光和涼爽的夜晚是其特點。

安提瓜產區被三座火山環繞,分別是阿瓜Agua,富埃戈Fuego,以及阿卡特南戈Acatenango。每隔一段時間,瓜地馬拉三座活火山之一的富埃戈火山就會為安提瓜的土壤增添一層富含礦物質的火山灰

造成的結果是安提瓜產區的土壤中富含大量的火山輕石,這些輕石質量輕而細孔多,更能鎖住土壤中的水分,反而彌補了安提瓜產區降雨量低的劣勢。同時在安提瓜產區,樹蔭特別濃密,這就保護了咖啡樹免受該地區偶爾的霜凍。

肥沃的土地、火山土壤、優良的種植條件造就了安提瓜產區的咖啡。瓜地馬拉咖啡協會形容該地區咖啡多帶有優雅以及平衡的口感,香氣濃郁,口感香甜

 

阿卡特南戈山

Acatenango Villey

阿卡特南戈山谷產區就在安提瓜的隔壁,山谷氣勢磅礴,咖啡產區沿著火山山谷栽種,而山谷能保留住溫濕的空氣,再加上晝夜溫差,使得該地十分適合種植咖啡果實。

 

文章來源於咖啡知識有限 ,作者丹尼爾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