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百科│詳解常見的咖啡豆種(下)

2022-03-01

卡杜拉 (Caturra)
波旁和鐵皮卡兩個豆種催生出了許多天然突變和人工雜交豆種,卡杜拉便是其中之一。卡杜拉是波旁咖啡的一個天然變種,最初發現于巴西。卡杜拉咖啡在中美洲最為常見,因為側枝多,果實長得很密,所以產量高,咖啡植株低矮,利於採摘,且產量比波旁更高。但正是因此,卡杜拉咖啡口感較波旁更為單薄,甜度也相對較低,但酸味明亮,口感純淨,酸度宜人。

卡圖艾 (Catuai)

1950年代,巴西培育出來的栽培種。“Catuai”在當地原住民語是「非常好」的意思。卡圖埃是新世界和卡圖拉的混種。植株矮小卻強壯,能夠在狂風暴雨地區生長,產量很高,被視為是最為安全的豆種之一,主要見於中南美洲。波旁、卡杜拉及卡圖艾,都同時具有黃色及紅色兩種版本。


SL28和SL34
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肯亞政府委託Scott Labs,海選出適合該國的品種,在逐一編號篩選後,催生出了兩個由波旁和傳家寶(Heirloom)人工雜交而成的豆種。最終得到SL-28及SL-34,兩種咖啡產量均不高,其中SL34產量較SL28稍高一些。兩個豆種的抗病性一般,但味道才是人們培育它們的關鍵。
兩種咖啡甜度高,芳香四溢,口味豐富。
SL28通常擁有黑醋栗般的酸質,與繁複的風味展現;SL34雖然稍遜一籌,不過也有亮眼的水果風味。如今兩種咖啡成為了肯亞主要種植的咖啡豆種,其產量占肯亞咖啡出口總量的90%,成為一般公認,肯亞咖啡的代表。

象豆(Maragogype)
象豆是鐵皮卡咖啡的一個變種,最早在巴西北部發現,植株、葉子乃至於咖啡豆,都比一般阿拉比卡來得碩大。果實大,相對產量較少,英文又稱為“The Elephant Bean”。
烘焙後,象豆的提醒是普通波旁和大部分鐵皮卡變種的兩杯。你或許覺得豆子越大,味道就越豐富,但事實並非如此,象豆雖然口感更加醇厚,但缺乏口味缺乏複雜感,經常用於製作意式濃縮拼配以增加整體複雜度。


魯依魯11(Ruiru 11)
1985年肯亞研究出來的重產量不重品質的混血品種。阿拉比卡和粗壯豆雜交的品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算是精品咖啡的;所以在很多專做精品咖啡新鮮烘焙的供應商,如fresh等都沒有這些種類。然而,很多即使是進口名品咖啡供應商,卻有些把這種雜交豆混入拼配豆(Blend)之中,以降低成本,從上述基因突變種(不論是自然還是科研產物),其風味都與特定的地域條件有很大的關係。新世界(Mundo Novo)
新世界是紅波旁和蘇門答臘鐵皮卡的天然混種,最早在巴西發現。產量高,耐病蟲害,1950年代在巴西大量種植,占巴西阿拉比卡咖啡總種植量的40%。新世界產量高,比普通波旁咖啡高出30-40%,且抗病性強。但樹較高,不易採收。通常情況下,新世界咖啡由於單株產量較高,甜度較低。

卡蒂莫(Catimor)

卡蒂莫是蒂莫(一種羅布斯塔天然變種)和卡圖拉的混種,產生於葡萄牙的實驗室。卡蒂莫具有超強的抗病性和適應力,產量高,易打理,且味道獨特,帶有尖銳的酸味,有時還會帶有些許澀味。卡蒂莫可以說是實驗室育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卡斯蒂洛(Castillo)
卡斯蒂洛是另一種實驗室培育的豆種,可以說比卡蒂莫更加成功。追尋其起源,卡斯蒂洛由卡蒂莫咖啡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人工干預突變、混種而成。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研究中心 Cenicafe 長期致力於尋找抗病性高、適應力強的豆種。雖然卡斯蒂洛咖啡味道略差,但隨著哥倫比亞境內種植該品種咖啡的農戶越來越多,種植和生豆處理工藝不斷完善,卡斯蒂洛咖啡的品質正在得到不斷提升。

帕卡馬拉(Pacamara)
帕卡馬拉誕生於薩爾瓦多咖啡研究中心,是象豆和帕卡斯(一種波旁的天然變種)的混種。其外形酷似象豆,但味道花香四溢,甜度高,酸度宜人。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