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曲線介紹

2021-04-07

初學烘豆,最常聽到的名詞非「烘豆曲線」莫屬了,每個烘豆師都心心念念烘出咖啡最好喝的黃金曲線。本文旨在說明,究竟一張烘豆曲線應該看什麼、怎麼看。

烘豆曲線指的,是生豆投入烘豆機後,烘豆時間跟豆子溫度的對照圖表。
根據SCAA精品咖啡協會的區分,一張烘豆曲線會把烘豆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入豆、回溫點、轉黃點、轉褐點、一爆、二爆、下豆。

回溫點
在需要預熱的直火式烘豆機,溫度探針放在鍋爐當中,正常的烘豆曲線都是打勾的形狀。一般鍋爐會預熱到豆子一爆的溫度左右開始入豆。生豆溫度上升的過程吸收鍋爐預熱累積的熱能,鍋爐的溫度立即下降,在回溫點達到平衡,同時也是烘焙曲線中溫度的最低點。

在Sandbox Smart烘豆機,回溫點通常發生在入豆後30秒到2分鐘,如果回溫時間過快,可能是連續烘太多次沒有確實冷卻或是預熱溫度太高,容易烘出有燙傷、燒焦的豆子。
若回溫點的時間過久,到達一爆的時間會過長,容易烘出味道單調的咖啡。(烘豆節奏與風味的關係,會另文討論)

轉黃點
入豆之後,從豆溫100度C之後,生豆內的水分會開始大量蒸發轉為蒸氣,生豆的組織玻璃化,破壞葉綠素,生豆會漸漸從綠色轉為黃色。因此同樣的加熱條件下水分越多(含水率越高)的生豆,轉變成黃色的時間會越久。

大部分豆子都轉變成乾癟的黃色的時候,烘豆師可記錄下轉黃點,此時生豆中大部分水分已溢散,豆溫大約在150-160度C左右。

轉褐點
經過轉黃點的階段之後,生豆內部的糖類和胺基酸交互作用,產生梅納汀,這就是所謂的梅納反應,此時咖啡豆會產生類似烤麵包的香氣,顏色轉為淡淡的褐色、肉桂色,通常在170-180度C左右,生豆會大部分轉為褐色,是為轉褐點。

一爆 /二爆
豆子內部的蒸氣壓和CO2壓力堆積時,就會出現第一爆,此時溫度約為185-200度C之間,發出明顯清脆的連續爆裂聲,這時豆表的孔洞(「吹穴」)成為豆子內部的香氣分子往外排放的出口.在這階段,豆子完全轉換為發熱反應.

第一爆是整個烘焙過程中至為關鍵的時間點,每隔幾秒顏色跟香氣都會有明顯的變化。
一爆之後因熱燃燒而推積的CO2壓力往外排放,在數分鐘內,豆子又再次發出如爆竹般的急促爆裂聲,這就是”二爆”.在這階段,豆子細胞結構開始被破壞,內部開始焦化或碳化(Carbon),會產生明顯的苦味。
一般而言,經歷二爆的咖啡都算是深度烘焙了。

下豆

確認香氣與顏色,烘到目標的烘焙度之後就可以把豆子取出來,要注意下豆後需要快速冷卻(3-5分鐘內降到室溫),否則剛烘完豆的餘溫會讓風味持續改變。

Sandbox Smart C1 冷卻器可以讓300克的咖啡豆在1分鐘內降到室溫,算是理想的冷卻器材。

參考:韓懷宗《新版咖啡學》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