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測必備清單
- 湯匙
- 手沖壺
- 秤子
- 水
- 玻璃杯或杯測碗數個
- 計時器
- 兩支杯測匙(形狀近似於湯匙)
- 磨豆機
杯測步驟
- 注水:
- 破渣與濕香
- 撈渣
- 啜吸
- 杯測評比
實際操作
水溫用攝氏 94 度
浸泡時間:浸泡4分鐘破渣+1分鐘撈渣
1.磨好10克的粉(中度研磨,近似於沙子)放進杯子裡,可先聞聞咖啡粉的乾香氣。
2.拿滾水依序倒入150c.c的杯子裡,不用倒很大力,正常讓粉均勻吃到水即可。
3.浸泡4分鐘時,用杯測匙把浮在表面的粉輕輕壓入水中,聞聞咖啡液體的濕香氣。
4.再浸泡1分鐘,把浮在表面的咖啡渣撈出來,沉在杯底的咖啡渣請略過。
5.開始品嚐咖啡、杯測+紀錄:用啜吸的方式讓咖啡液從舌尖進入口腔,與整個舌面充分霧化、接觸。
*註*關於啜吸,除了大力吸以外,會需要用到上齒門牙齒縫將咖啡液體經過壓力吸入後霧化,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咖啡氣味。
儘可能的去鑑賞其酸、甜、苦、香氣以及一些瑕疵的雜味。
稍加紀錄喝到的味道,幫助記憶
例如:很酸、很苦、很難喝、很好喝、有雜味、有水果酸、香氣很足、有砂糖甜…等
6.紀錄杯測分數:
杯測不是品嚐咖啡唯一的方式,但很適合用於評鑑咖啡並給分,不僅限於評估咖啡的好壞、還能比較咖啡間的差異。
通常杯測表會有以下評項:甜度、酸質、醇厚度、平衡度。對初學者來說,這些是開始時較重要的指標,當你累積足夠經驗時,你可以很輕易就能分辨甜度及酸質的品質。
透過杯測能評估豆子屬性以及烘焙的結果,也能更了解其複雜的風味,與辨別處理烘焙過程造成的瑕疵味。
—————————————————————————————————————–
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簡稱SCA)」,已在2020年3月宣布活動均採用「衛生杯測」,避免口沫交叉污染。
咖啡產業所使用的傳統杯測方法,由於方便快速,已成為一種產業慣例。杯測師在啜吸後,雖然會使用熱水清洗湯匙,但這杯共用的「清洗杯測匙用的水杯」也會逐漸累積唾液汙染,進而造成衛生疑慮。
所謂的「衛生杯測」,是使用「公用」的湯匙,將咖啡舀入個人的小杯子後再進行啜吸,可以大幅地降低唾液的交換與感染風險。
衛生杯測流程如下:
1、聞乾濕香時不呼氣
2、必須只用「公匙」接觸「杯測杯」
3、撈渣用「公匙」以及「乾凈吐杯」
4、啜吸用「公匙」以及「個人品杯」
希望在疫情衝擊下修改傳統杯測流程,未來將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衛生管理。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衛生杯測:食力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42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