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豆的新、舊豆有甚麼差異? 對烘焙又有甚麼影響?

2021-06-29

咖啡生豆收成後,會依陳放時間長短分成 3 種:

當年採收的『New Crop (新豆)』、

非當年採收的『Past Crop (次年豆)』、

以及放了更長時間的『Old Crop (舊豆)』。

 

『New Crop (新豆)』的特徵:

除了成分新鮮外,味道跟香氣特徵較豐富,因含水量較多,外表為深綠色,由於新豆的含水量越多,火的傳熱性就越差,有時可能還會出現烘焙不均的狀況。因此水分含量較多的新豆在烘焙初期必須將水分去除,故在烘焙上會較困難、耗時,若沒有把水份徹底去除,豆心未熟(生燒),豆子會產生強烈的酸味與澀味,泡出的咖啡就會有濃濃的酸味及澀味。

『Past Crop (次年豆)』的特徵:

和New Crop (新豆)相比,含水量稍微少一些,呈現淡綠色,烘焙起來也會較新豆容易,但味道與香氣會較不明顯,整體說起來算是「較柔和的風味」,

這種經長時間放置的豆子,則會因時間流逝而使原本酸澀的風味變得溫和而醇厚,烘焙、萃取出的咖啡喝起來柔和順口,給人一股成熟的陳年感覺,柔和的氣味有著一大票支持者。

『Old Crop (舊豆)』的特徵:

是採收後第三年的豆子,所以含水量會減少相當多,外觀接近黃色、黃褐色。

過度乾燥是會影響咖啡的質量和味道。由於水是導熱的介質,豆中的水分會幫助熱量轉移到豆的中心。結果就是,由於水分過少,生豆表面烘烤得太快而焦掉,而內部依然溫度不夠而夾生。

上面評語僅適用一般咖啡豆在一般保存狀態下,不適用經過特殊處理的豆子及特殊保存環境,像是低因處理、陳年、風漬處理…等,那又是另外的一個欣賞領域了。

圖: 左邊是印度季風風漬咖啡,右邊是陳年處理的曼特寧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咖啡生豆都適合放置成Past Crop (次年豆),那些New Crop (新豆)時期,味道就比較清淡的豆子品種,若長時間放置反而會淡而無味、失去本身獨特的味道,而成為無味豆。因此要制作「熟成」的舊豆,多會選擇本来氣味就很「濃烈」的咖啡生豆,借著存放來消除過多的酸度,以達到味道跟香氣的平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本文由「Sandbox Smart」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發佈留言